
- Copyright © 2019 新疆博隆拍卖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解放北路90号天际大厦1508号
- 电话:0991-2333409 2336771

转载来源:ZAKER生活
中国嘉德2020年秋拍
预展时间
11月27日-12月4日
(或至专场拍卖前一日)
拍卖时间
12月1日-12月6日
展拍地点
嘉德艺术中心\璞瑄酒店
从8月到11月,短短3个月,中国嘉德拍卖完成了一件挑战性极高的工作:用时90天遍寻海内外征集了10270余件艺术品,而这都是在疫情防控交通受限下完成的。
当然,这是2020年度给予艺术行业所有参与者的挑战,作为头部企业的中国嘉德拍卖,亦显示出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布局和把控能力。
两天后,中国嘉德2020年秋拍预展即将拉开帷幕,从11月27日持续至12月6日,中国书画、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瓷器及古董珍玩、古典家具及工艺品、古籍善本、名人手迹、邮品钱币、珠宝翡翠、佳酿臻茗等板块共计38个专场、5700余件重磅珍品。
中国嘉德董事总裁胡妍妍也是难掩内心的激动,率先在新闻发布会现场与媒体分享本季秋拍中的亮点拍品,用胡妍妍的话说:3件高价种子选手、4件极具网红潜质、5件高古遗韵之作。
三件高价种子选手
朱敦儒、傅抱石、八大山人
1、尺幅最大、最精彩的朱敦儒 《暌索帖》
首先是来自于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专场的朱敦儒信札《暌索帖》。朱敦儒是两宋之际有“朝野之望”的文坛巨擘,他的才能和成就是多方面的。
水墨纸本 册片
34.5×46.2 cm.约1.4平尺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专场呈现
朱敦儒的书法师法钟繇而自存风骨,目前所知朱敦儒传世墨迹仅有四件:
一件是朱敦儒擅长的行草书,现在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尘劳帖》;
另一件行草书,是朱敦儒写在米友仁《潇湘图卷》后的题跋,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朱敦儒小楷墨迹,存世仅有一件,是写在定武兰亭拓本后的题跋,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第四件是本季中国嘉德秋拍中的《暌索帖》为市场仅见的一件,相较于其他三件传世的墨迹,《暌索帖》不仅是朱敦儒墨迹中书写最为精彩的一件,更是尺幅最大、字数最多、面貌最典型的一件,此札民国时曾为天才鉴定家张葱玉先生收藏。
2、傅抱石封神之作《大涤草堂图》
《大涤草堂图》是傅抱石平生第一力作,是傅抱石的精神坐标,更是其一生的能量源泉。真实见证了他研究石涛的心路历程,也生动展示了他绘画创作的演进轨迹。所谓“元气淋漓,真宰上诉”,既呈现了傅抱石创作的新突破,也预示着傅抱石发展的新未来。研究傅抱石,《大涤草堂图》永远是绕不过去的经典。
立轴 设色纸本 1942年作
傅抱石绘本幅:84.5×58.5 cm
徐悲鸿题诗堂:23×58.5 cm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专场呈现
作为傅画徐题的少数作品之一,《大涤草堂图》体现了傅抱石、徐悲鸿两位大师惺惺相惜之谊,也成就了近现代绘画创作史上关于提携友爱的一段佳话。
“《大涤草堂图》是石涛曾写过信请八大山人画的一个题目,八大山人当时画了没有不可考,不过1936年东京举行的“明末六大家展”有一幅八大山人的《大涤草堂图》,石涛并在画上题有七古长诗,收藏者是在大连做医生的长兴善郎氏。这画的照片我看过,真假很难说,然布局不与石涛信上所要求的相合。我这幅是取题材于石涛的信,而以石涛曾别“大树堂”,故特画几株大树做主题,左方作草阁,阁中一人,即是大涤子。”傅抱石还曾专门简述了经营思路。
3、八大山人 《山水花鸟书法册》
八大山人当属是古代书画圈中的网红鼻祖,中国嘉德也曾经多次推出八大山人珍品,诸如“一枝梅”等,引发了行业内外的讨论和关注。八大山人笔下的一花一鸟,一木一石,片纸只字,无不被当今收藏家视若瑰宝,什藉珍藏,未恐不及。
1698年作 册页(十七开) 水墨纸本
29.0×22.0 cm 约0.6平尺(每幅)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专场呈现
本季中国书画大观珍品之夜古代专场中,亦有一套八大山人的珍贵册页,是其作于1698年的名件《山水花鸟书法册》,是近年发现他开数最多,品类最全,至为精彩的晚年杰作,也有望在本季拍卖中创造一个高价。
四件极具网红潜质之作
拍卖场中经常会有一些网红体质的作品和艺术家,经常会引发收藏爱好者们的关注。其实本季拍卖中不仅仅有四件网红气质的作品,故事性和艺术价值、话题性等都很强,在此择出其中精品赏析。
1、传奇——大一片红(未发行)邮票
无须多言,“大一片红”(未发行)邮票是中国最著名的珍邮之一,存世不逾十枚,位列世界珍邮之列,而此次亮相嘉德的这枚品相完美,非常难得,是那一特殊年代独特的历史印记。
邮品专场呈现
2018秋中国嘉德25周年庆典拍卖,“大一片红”(未发行)邮票以1380万元成交,刷新中国邮票的世界成交纪录,带领中国邮票进入千万元时代。
关于大一片红(未发行)邮票的发行始末,更是充满传奇性。“全国山河一片红”是文革最具代表性的口号,是时代的烙印。
2、“跨界之作”——王兴伟《孔雀》
王兴伟史现当代艺术板块中一位相对比较年轻的艺术家,这次上拍的作品是一件跨时代和跨行业的作品,其一这是王兴伟创作于2000年的经典作品,20年后的今天更具对话性,二是这是跨越艺术和电影两种艺术形式的作品,是王兴伟受顾长卫导演之托,为他导演的处女作《孔雀》设计一个海报画。
200×155 cm
当代艺术夜场(一)呈现
王兴伟是观念绘画领域的重要代表,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他开创了一种极具说服力的绘画观,通过用具象语言建构想象中的现实,以及对经典作品图像的篡改与重构,建立起独特的个人修辞学。
3、周思聪力作《广岛风景》
卢沉先生曾把周思聪的一生创作分为三阶段(见卢沉《从写实表现到抒情,一个天才画家的勤奋足迹》)从1973至1979为写实阶段,代表作是1979年的《人民和总理》;从1980年至1986年为表现阶段,代表作是《矿工图》和《广岛风景》;1986年以后是抒情阶段,代表作是《墨荷》系列,艰辛烦恼解脱为纯净清幽。
1986年作 设色纸本
172×243 cm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专场呈现
《广岛风景》诞生于周思聪一个特殊的生命阶段,1983年夏天,她经兰州赴敦煌考察,不料突发鼻腔动脉血管破裂出血,入甘肃省人民医院治疗,后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每况愈下。
1986年,周思聪在校尉胡同老中央美院宿舍楼9层的卢沉画室完成《广岛风景》,小小的宿舍里,周思聪一边画,一边贴,不满意撕了重来,最终是在靠墙的几张大画板上完成的。
4、标准件——明永乐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
相较于其他板块,瓷器板块虽然专业度比较高,但是本季也有一件具有网红潜质的作品,一件来自于明代永乐时期的苏麻离青梅瓶。
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
H 29 cm
宸赏—明清御瓷珍玩专场呈现
永乐御窑经典品种,见有28公分至40余公分多种尺寸,所绘花果数目亦有别。检索世界各大收藏机构出版资料,仅见两岸故宫、伊朗阿德比尔清真寺、土耳其托普卡比博物馆四地藏有与本品尺寸、纹样完全一致的作品,而市场流通者更是凤毛麟角,其存世之罕,可见一斑。本件作品与同类永乐青花梅瓶相比较,其釉色尤为滋润洁净,将“苏麻离青”锡斑点点的晕染效果映衬的恰到好处。
这件作品代表了明清景德镇御窑青花瓷作的最高水准,用苍翠的苏麻离青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五件高古遗韵之作
高古之作向来是拍卖市场中追捧的热点,不仅是因为其稀有性,更是因为其在学术上的深度,以及市场价格的昂贵等,本季秋拍中非常难得,有五件宋代遗韵的精彩作品同时出现,除了上述的朱敦儒《暌索帖》之外,另外有南宋詹仪之告身、宋拓孤本《郁孤台法帖》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南宋御制“万壑松声”古琴以及南宋“百和”古琴。
1、一念之故再续前缘:南宋詹仪之告身
南宋淳熙年间詹仪之告身是一件传奇的家藏宋代文献,更是一份极其完整、品相俱佳的反应南宋文书制度、研究宋代家族学的重要文物。
宋淳熙年间写本
1 卷 绫本
全长546 cm
其中
68×29.5 cm(引首)
235.5×25.2 cm(告身)
242.5×30.7 cm (题跋)
八百年世代相守 — 遂安詹氏旧藏南宋詹仪之告身专场呈现
南宋詹仪之告身为淳熙九年和十年写本,两件告身接续装裱而成卷,两件告身合计全长235厘米,材质为宋代宫廷制敕绫。
第一件告身授詹仪之朝奉大夫起居郎兼太子侍讲;第二件告身是嘉奖时任朝散大夫起居郎兼太子左谕德兼权吏部侍右侍郎的詹仪之,但此次授官内容部分的诰词已经残缺;告身之后是明代嘉靖到万历年间浙江地方官员及儒生七人的长跋。
詹仪之告身珍贵文献价值之外,其背后詹氏家族旧藏更是值得关注,这也是中国嘉德拍卖第二次经手詹氏家族遗珠。
2、宋拓孤本——《郁孤台法帖》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
宋拓孤本《郁孤台法帖》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此本传世仅见上图本及嘉德今季此本。上图《郁孤台法帖》收苏轼、黄庭坚等人法书及宋徽宗草书《千字文》残本三页,其千字文内容和嘉德今季此本千字文内容并不重复,正好是嘉德本缺失部分中的一段。
宋拓孤本
1函1册13开
55×35.5 cm
古籍善本专场呈现
千字文是古时儿童启蒙读物,文字朗朗上口,内容富于教育意义,是书家经常书写的题材。宋徽宗赵佶也很喜欢千字文,目前已知徽宗所书千字文有四种:上海博物馆藏崇宁三年真书墨迹全本;辽宁省博物馆藏宣和四年草书墨迹全本;故宫博物院藏政和四年草书宋拓全本;上海图书馆藏宣和四年草书宋拓《郁孤台法帖》三页残本。
3、罕见而珍贵的存在-南宋御制“万壑松声”
由于皇室倡导、重视文化,南宋的艺术和哲学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次推出的这床“万壑松声”,尽管曾经改斫,宋代信息埋于漆下,但系所知第一床南宋中后期“官琴”。由此可以证明两宋“官琴”制度始终存在,并补足宋琴研究的缺环。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床具有重大学术研究价值的珍贵琴器。
“泰素”(万壑松声)仲尼式古琴
通长:122.6 cm 肩宽:21 cm 尾宽:13.6 cm
丝桐金声—名家藏珍古琴萃选专场呈现
这床古琴器,固然因后世的改斫,掩盖了南宋“官琴”的部分面貌。但五百年前的“改版”,却赋予它一个新的身份。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一床琴上,像地层那样迭加了两个时代,也是罕见而珍贵的存在。
4、南宋“百和”古琴
此件“百和”琴,南宋早期制作,琴底项间有漆下旧题行书琴名“百和”二字。以小木块拼凑纳音的做法,应是受盛唐雷威以桐木镶嵌纳音的影响。纳音以百衲制者,此件当为宋代古琴之代表,具有重要历史研究价值。
“百和”仲尼式古琴
通长:120 cm 肩宽:19.5 cm 尾宽:14.3 cm
丝桐金声—名家藏珍古琴萃选专场呈现